300年历史,品质的保证

海依公司是有着300多年制琴经验的罗纳制琴业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比恩家族在富尔达富尔达的繁荣产业。海依与管风琴的结缘是在1715年,奥斯特李希家族转手施耐德家族与卡岑贝格家族,最终将管风琴产业传给了威廉海依,就此传承至今。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着重为您介绍海依300年的制琴历史。您将会了解到,一个家族是如何把制琴工艺当做自己最宝贵的财产世代相传,又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融合新技术加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您还会读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李斯特与海依家族祖先威廉的幸会 (Franz Liszt)。

 

Wilhem Hey, Otto, Erich, Wolfgang, Herbert, Thomas Hey 

比恩制琴家族 - Biehn (17世纪)

  • Johann Daniel Biehn (bis 1670)
  • Johannes Biehn (1663 bis 1739)
  • Franz Karl Biehn (um 1744) 

 

约翰丹尼尔比恩 (1670去世) 约翰比恩 (16631739) 弗朗茨卡尔 比恩 (生卒年不详)

约翰丹尼尔比恩来自富尔达的布兰克瑙,是17世纪的风琴手、木匠以及管风琴制琴师。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有据可查的只有他做过的一些修复工作。在他于1670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约翰比恩继续接起重任,并留下了一下成果:1701 在弗洛伦的管风琴, 1703在豪森菲尔德, 1715在艾尔姆, 1729在荷洛茨, 1734 布格豪恩的翻新工作。他的弗兰茨卡尔比恩留下的资料也甚少,有记载的只有在1744年自己家乡布兰克瑙建的一架管风琴。

 

奥斯特李希的制琴家族 - Oestreich (1715至1929年)

奥斯特李希地区的制琴传统自第一批工匠从富尔达迁移来之后就开始了,在巴洛克与后巴洛克时代是最负盛名的制琴业之一。在五代人的时间里,共出现14位制琴大师,为这里的制琴业定下了基调。

  • Johann Markus Oestreich (1738 bis 1833)
  • Johann Georg Oestreich (1770 bis 1858)
  • Michael Oestreich (1802 bis 1838)
  • Augustin Oestreich (1807 bis unbekannt)
  • Adam Joseph Oestreich (1799 bis 1843)
  • Emil Oestreich (1832 bis 1857)
  • Maximilian Oestreich (1834 bis unbekannt)
  • Maurus Oestreich (1836 bis 1912)
  • Damian Oestreich (1843 bis unbekannt)
  • Johann Adam Oestreich (1776 bis 1865)
  • Constantin Oestreich (1808 bis 1864)
  • Joseph Oestreich (1817 bis 1870)
  • Wilhelm Oestreich (1848 bis 1929)

 

以下将对其中的优斯特, 约翰 马尔库斯与米歇尔奥斯特李希进行详细介绍。

优斯特奥斯特李希主要师承上欧博宾巴赫来的约翰比恩,根据逊费尔德的文献记载,他于1745年在大塔伏特首次完成修理管风琴的工作。

约翰马库斯奥斯特李希是制琴家族中最负盛名的人物。他在黑森州, 图林根, 法兰克与威斯特法伦等地制作过单人与双人管风琴。

他的双人管风琴构造比较奇特:总共分为十三部分,其中五部分在中间,两面都装有竖琴地板。脚踏板后部被固定。这有可能是受了来自法兰克福的影响。约翰曾在富尔达地区安装管风琴工作多年,后来他的儿子乔治与亚当分别创立上宾巴赫与巴赫莱纳两个流派,继续传承技艺。

米歇尔奥斯特李希最早跟随其父约翰乔治制琴,后于1828年与其父在大格罗森堡的琴行分家单独操持。两年后他去往威斯特法伦,在德林根那里做学徒,并在其1833年去世后撑持那家琴行。他在1838年英年早逝,自此威斯特法伦的制琴传统消散了。最后的传人奥斯特李希移居了美国。

富尔达地区的奥斯特李希制琴传统在18世纪末通过约翰 施耐德父子开始慢慢扩散并被更多的人传承。

 

施耐德家族制琴师 - Schneider (1750 - 1830年代)

  • Johann Schneider (1750 bis 1825)
  • Andreas Schneider (1790 bis 1859)
  • Nikolaus Schneider (um 1810) 

约翰施耐德(1750-1825),安德里亚斯施耐德(17901859),尼古拉施耐德(1810年生 )

            约翰施耐德来自离富尔达不远的阿尔穆斯,曾经在奥斯特李希管风琴制琴家族学习。他自己改名约翰 Sartorius,主要在罗恩及周边地区工作。1766年,他与奥斯特李希的约翰 Markus协作共同修复了富尔达地区发赛纳利城堡的管风琴。1808年,他成功将一架管风琴从彼得豪森迁移到威客斯。1813年他为卡特的教堂安装了另外一架新的管风琴。

 

安德里阿斯施耐德给自己取了与祖父一样的名字:撒图留斯。他在18261839年间成果辉煌:1826年,给豪福彼得制作并安装新琴;1830年,给富尔达的斯太瑙制作并安装新琴;1831年,改建约翰的旧琴;1832年,给海姆巴赫安装12栓的新琴,并把旧琴迁移至比克堡;1833年,给伏罗伦堡安装新琴;1839年,给富尔达附近的斯太茵豪斯安装新琴。

            尼古拉施耐德,据称是约翰施耐德的次子,居住在罗恩,在18101850年间多有建树。当时正值管风琴艺术盛世,好琴层出不穷,但他还是留下了自己的名作:1820年在罗恩制作并安装的琴,1823年在下威斯不伦以及1840年在桑德瑙工作。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制琴师姓名的管风琴据信也是出自其手。

 

海依之前的制琴先辈们 - Katzenberger (1813 bis 1874)

  • Michael Katzenberger (1813 bis 1874)
  • Alfred Katzenberger (unbekannt) 

制琴师米歇尔卡岑贝格(1813-1874) 阿尔弗莱德卡岑贝格(生卒年不详)

            米歇尔卡岑贝格,来自于罗恩,曾是制琴大师尼古拉施耐德的徒工。他从州首府,“带着期望与对管风琴始终如一的热忱来到富尔达。他在许许多多的同行中鹤立鸡群,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在1853年与1865年安装在不来德巴赫与巴腾两所教堂的管风琴。

        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卡岑贝格,在技艺上被其父的光芒掩盖不少,主要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他也有名品传世,1876年在威克斯制作安装的管风琴。

.

威廉﹒海依 - Wilhelm Hey

威廉海依最开始在自己父亲的作坊里当木工,接受米歇尔卡岑贝格的指导。他是在帕德伯恩的兰德布鲁克那里学到了这门手艺,并取得制琴师资格。1870年,他以导师的名义赴美,在德特罗伊德完成了一架大型管风琴的装配工作。在德国,他当时主要在瓦尔堡、威尔、圣马布加和考尔非做管风琴安装工作。桑德海姆的地方志撰写者凯撒曾经如此讲述过他的故事:

他在帕德伯恩学得了珍贵的管风琴制琴艺术,并在这里漂亮的天主教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靠尔非的城堡里,当时居住着一位老人,这位花白胡子的老贵族经常穿着长过膝盖的大衣在城堡里散步。威廉一次被请到了这位老诗人的住所里去修复那里的钢琴,并被告知是为一位贵客的来访演奏做准备——这位贵客竟是来自魏玛的钢琴家李斯特 (Franz Liszt)。于是我问他,有没有听到大师演奏钢琴 。“没有”,威廉说,“不过他们请我喝了一杯红酒,而我很高兴能有幸为两位名人修好乐器并与他们开怀畅饮。”

1874年,米歇尔卡岑贝格去世后,已经学有所成且经验丰富的威廉回到了家乡,在自己34岁这年开创了自己的管风琴制作事业。后来他开业那天被海依公司当做创业纪念日保留下来。

            威廉很快就赢得了图林根, 黑森与巴伐利亚地区顾客的信任。他始终坚持用传统方法制琴,现在他留下的作品已经被当做手工与艺术的典范。

 

奥托与奥古斯特﹒海依 - Otto & August Hey

奥托海依是一名优秀的音乐从业者。他是在那段经济萧条时期从自己父亲那里学习的制琴手艺,并接手了作坊。当时规模还不大的罗恩作坊甚至都接不到新建管风琴的订单,他就从修复、清洗以及搬迁管风琴起步,并通过威廉海依的次子奥古斯特在其父那里作为制琴师工作了一段。后来他在莱比锡一家纺织公司谋得了职位。

艾利希﹒海依 - Erich Hey

艾利希 海依自幼便受祖父制琴工匠威廉海依的熏陶,对制琴艺术耳濡目染,除了上学几乎一直泡在作坊里。在老人过世后又在其父奥托 海依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这位制琴世家子弟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天赋。1925-1926年他在奥庭根的施泰因迈耶那里继续学习制琴专业知识,次年又转入威斯特法伦的保尔浮士德门下;此时他已经在参与家族作坊的运作了。

1936年,艾利希在魏玛通过了自己的大师考试,并接手家中的管风琴作坊,后来又搬迁至罗恩地区桑德海姆的主街上。

艾利希极其有音乐天赋:他精通七种乐器的演奏,在桑德海姆时曾担任合唱指挥与领唱的职务,还在夜校里教过音乐课。

 

沃尔夫冈﹒海依与哥特哈德﹒海依 - Wolfgang & Gotthard Hey

沃尔夫冈海依从自己的父亲艾利希海依那里学得了制琴手艺,并在其父曾经学习过的奥庭根扩大了制琴知识面。1962年,在他父亲意外辞世后,他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接手家里的制琴生意。在兄弟哥特哈德的帮助下,他将琴行从桑德海姆搬迁至乌市。哥特哈德也是在其父指导下进行了制琴手艺的启蒙,并在欧斯纳布吕克的凯恩布林克完成学业。

        随着业务量与个人经验的不断增长,兄弟俩于1972年新建了一家琴坊,占地2100平方米,场地铺排、装潢设计、工具配备等等全都依据最新标准,足以制作最高标准的管风琴,也可以专业水准修复旧琴。

            经过多年经营,沃尔夫冈赢得了同行专家与客户的信任,经营范围也一再扩大,为海依家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赫伯特﹒海依与艾哈德﹒海依 - Herbert & Erhard Hey

赫伯特海依于1954年出生于罗恩,成长于这个传统的制琴家族。自幼年始就与制琴作坊朝夕相处,培养了他对这一行的酷爱;他很小就学会了弹钢琴,后来又学习管风琴的演奏。他是在一家德国的制琴行里开始自己的制琴专业学习的,随后又赴国外求学,先后到过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最终又回到德国,在尼卡河畔的弗莱伯格完成了琴管、琴簧的专业制作学业。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能,他很早就成为了纽伦堡手工业协会的名誉会员,并在1976年作为最年轻的德国学员通过了管风琴制琴大师考试多年来,他已经完成多架制琴工作,同时对于旧琴修复得心应手。

 

1996年,赫伯特海依正式接手海依琴行,他的兄弟艾哈德则鼎力相助。艾哈德于1984年通过了制琴大师考试,并在19931995年间与自己长兄仪器经营琴行。他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制作新的管风琴,并决不允许在制琴中出现任何疏漏而造成失误。1998年,他被斯图加特手工业联合会授予“管风琴与簧管风琴修复师”称号。可惜这位英才在2007年病逝了。

            目前,在两个儿子以外,海依琴行还有着13名经验丰富的合伙人。

 

1996年至今 托马斯与克里斯蒂安﹒海依 - Thomas & Christian Hey

海依家族进入制琴业,已经有六代人,这也使得海依琴坊成为德国最古老的管风琴制作厂之一。目前这艘航船由赫伯特 海依掌舵,而他的儿子托马斯与克里斯蒂安则学成归来,全面参与业务运作,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1976年出生的托马斯于20006月在内卡河畔的劳芬市的棱师管风琴坊完成了自己管风琴制造的学业。在路德维希堡的专科学校,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取得了手工业助理的资格。托马斯始终致力于在国外扩展业务,并探索如何让海依琴坊超越罗恩的品牌,而在国际上扩大知名度,创下自己关于制琴艺术的信誉。目前他正在开拓亚洲市场,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他的弟弟,出生于1980年的克里斯蒂安,是在2000年顺利结束制琴学业的。之后他继续专研制琴艺术,并取得了全国制琴比赛的多项荣誉。